close

  昨日,本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淺閱讀時代 要不要“深呼吸”》的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市民讀者通過熱線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本報表達“閱讀應做深呼吸”的心愿。“讀書關乎一個人的修養品質,更關乎社會和國家的未來!”昨日,不少作家、出版人、專家看到本報有關報道後紛紛表示支持“閱讀需要深呼吸”的倡導,作家潔塵、成都圖書館副館長肖平、圖書編輯雷淑容均認為,當今社會閱讀已占據生活重要地位,但淺閱讀存在諸多不足,國民高質量深度閱讀不可缺失,閱讀應該做“深呼吸”。
  A淺閱讀為什麼成普遍現象?
  作為專業作家和書評人,潔塵十分關註本報昨日發佈的閱讀數據調查,“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與出版大國和文明古國身份極不相稱。在如此低的國民人均閱讀量上,更令人堪憂的是淺讀現象十分嚴重。據全國各大書店、電商網站以及各類媒體發佈的圖書暢銷榜單,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當下很大一部分國人的閱讀,其實是以流行通俗讀物為主,特別是娛樂休閑類的通俗讀物和一些影視、音樂、體育、商業界名人撰寫的心靈雞湯類讀物。”
  “理想國”是近年來圖書界的品牌翹楚,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民營書商共同打造,像創下去年出版紀錄的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的《看見》就是理想國作品。昨日,記者採訪了理想國編輯雷淑容,對“閱讀應該深呼吸”她十分贊同。雷淑容認為,造成“淺閱讀”盛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很多人認為,傳統經典讀物讀起來乏味、吃力,而讀“淺”的書籍則輕鬆、有趣,還能作為談資;二是現代人在工作壓力下,閱讀的消遣功能被放大了。因此,微博、微信這樣的便捷閱讀方式走紅並不為奇。但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淺閱讀”層面,實則背離了讀書的初衷。
  肖平對此現象分析說,如今網絡的普及無形中成了淺閱讀的推手,互聯網為淺閱讀提供了方便而豐富的平臺。多媒體、流媒體、手機電子書、微博等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接受,越來越多的人從過去的“知識分子”轉變為“知道分子”,只能讀圖、讀影視、讀縮寫本、讀微博微信等文化碎片,每天都在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與知識中暢游,各取所需,樂此不疲。
  B 淺閱讀雖輕鬆但有不足
  肖平同時表示,不可否認,淺閱讀在當今時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獲得信息,增長見聞,但同時卻易讓人產生思維惰性、缺乏系統思考和判斷能力等,反映出一種浮躁心態,難以進行獨立深入的閱讀乃至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碎片式閱讀擠占太多時間,似乎整天都在學習,卻如食物經過身體而營養卻沒有被利用,這樣的學習實在“傷不起”。
  潔塵也認為:在電子信息化時代,人們的註意力很容易被淺閱讀分散,微博、微信等固然可以幫助人們擴大眼界、即時交流,但同樣也會耗散人們的時間和精力,甚至使人陷入海量信息垃圾之中而不自知甚至難以自拔。“淺閱讀因具有快餐式、隨意化、碎片化、享樂化特點,存在其自身無法剋服的缺點和不足。淺閱讀不能深入,久而久之很容易演化為淺思維,這是值得高度警醒的事。”雷淑容說。
  C 深度閱讀有不可替代重要性
  “在淺閱讀時代提倡閱讀該做‘深呼吸’,很有意義,深度閱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肖平說,“通過深度閱讀,一個人可形成較完備的知識結構。真正的閱讀不是一件只關乎感官的事,不能只追求閱讀的快感和所謂的刺激。閱讀應伴隨著理性思考,只有經過了大腦思考的閱讀,才是有效而有益的閱讀。”他強調:“如果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讀書史,那麼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和科學文化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全民的閱讀水平。”
  對於閱讀與思考,雷淑容也有著自己的深刻體會,她說:“深度閱讀,我的理解就是帶著思考的系統化閱讀。深度閱讀就像是一種思維的強化訓練,我們從經典名著中吸取前人留下的思想與智慧養分,日積月累,會慢慢培養起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成就一個人的思想深度,這是淺閱讀很難完成的。”
  “深度閱讀有助於人格塑造。”潔塵表示,“正如哲學家笛卡爾所說: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傑出的人談話。”她補充道,“深度閱讀就像是用傑出的人的智慧來啟迪自己。一個人的一生其實非常短暫,如果不抓緊時間多讀讀前人留下的經典,多和過去傑出的人‘談談話’,我們真的可能會錯過許多人類精神世界那一片片瑰麗的風景。通過深度閱讀優秀經典,才能將其中的思想、情懷與智慧,一點一滴地吸收並漸漸轉化為我們人格的一部分。”
  小貼士>>>
  在不少國家,閱讀都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比如俄羅斯、德國,人們對書籍的渴求和熱愛都非常強烈,無論在公園、公交車、地鐵還是機場等公共場所,都可以看到他們專心看書的場景。近年來,世界也有很多國家都把提倡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通過實施這些措施重新喚起“深閱讀”。美國政府陸續提出了“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等計劃,英國政府設定“閱讀年”,要打造一個“讀書人”的國度。
  閱讀“深呼吸”
  各有妙招
  潔塵:我的方法就是“量化”
  談及自己的閱讀方法,潔塵透露:“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量化’。我每天規定自己必須讀夠100頁。當然,這100頁並不是一氣呵成,我會充分利用零散時間來讀書。這一點經驗可供大家參考,至於每天閱讀量多少,可根據每個人自己的情況來確定。時間充裕的可以多讀些,時間少一些的,就少讀一些。但貴在堅持,如果能夠長期積累,你一定會發現自己的精神世界漸漸豐富了許多。”潔塵表示,“深度閱讀”還要重視對書籍本身的選擇,“我建議一般讀者可以把選擇交給時間,多讀經典,無論是中國古典文學,還是外國文學,凡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都值得細細一讀,這也算是一條深度閱讀的捷徑吧。”
  ■我正在讀
  《我是你的男人:萊昂納德·科恩傳記》,這是80多歲的加拿大籍詩人、作家、歌手出版的第一本中文傳記。
  雷淑容:精讀和泛讀要結合
  雷淑容認為,讀來顯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激發人思考。年輕人不能僅因為“淺閱讀”的輕鬆愉快而放棄學習積累的機會。她建議閱讀要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對學術性、理論性較強的著作要精讀,其他一些作品可大概瞭解。特別是年輕學生,要學會做讀書筆記,然後反覆咀嚼,這樣才會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
  ■我來推薦
  我們最近推出的一本新書《盡頭》。這本書的作者唐諾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人,每篇文章都從一個人物說起,涉及歷史人文等方方面面,是一本值得“深呼吸”的好書。
  肖平:零星時間不可浪費
  “不要說你沒有時間深度閱讀,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伯納斯把但丁的《神曲》在電車上讀完。日本有很多年輕人利用地鐵上下班的時間讀書!”肖平呼籲年輕人,一定要重視“閱讀深呼吸”,不要片面地追求功利。
  談及引導年輕人深度閱讀,肖平建議首先要丟掉功利心,要選擇適合自己或感興趣的書。然後制定讀書計劃,如一周讀完一本書。具體讀書時不必追求一氣呵成,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尤其是零星時間不可浪費,只要利用好並不影響閱讀效果。
  ■我正在讀
  一位印度哲學家與14位不同領域專家對話的實錄圖書《探索與洞察》,讓我受益匪淺,特推薦給廣大市民閱讀分享。
  市民點贊“深呼吸”
  為引導閱讀出謀劃策
  昨日,本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淺閱讀時代 要不要“深呼吸”》的報道,迅速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眾多市民讀者通過熱線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本報表達“閱讀應做深呼吸”的心愿。
  為考試而讀影響“深呼吸”
  大二學生江曼說,面對未來,有時會感覺比較迷茫,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剩下的時間不知看什麼書好。我們周圍很多同學會看英語書,不僅是為了考四六級,也希望對未來工作有幫助。大學老師陳先生認為,由於課本趣味有限,體會不到讀書快樂,很多同學的閱讀興趣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已被磨滅掉,在大學自然不會主動閱讀,他們的閱讀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為考試而閱讀的占絕大多數。學校附近的書店多是英語四六級、雅思、托福等英語輔導書,以及計算機考試、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工具書,數量占據書店圖書總量半壁江山。
  培養“深呼吸”從閱讀習慣開始
  市民鄭先生表示:“不得不說,微博、微信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增加了樂趣,擴大了我們的信息量,是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也不能一味將之視為洪水猛獸。但在信息化大環境下,學校、社會、家庭和學生個體都應該認識到要保持頭腦清晰,逐漸養成系統化、結構化思考能力,平衡好淺閱讀與深閱讀的關係。”
  市民陳先生認為,要提升自己閱讀的水平,要從養成良好閱讀習慣開始。尤其是青少年閱讀要進行有效引導,而且要從小學教育階段便開始,不能讓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課本上,要讓孩子學會在海量書籍當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併在此基礎之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市民建議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
  市民張先生認為,雖然省市圖書館已經向公眾免費開放,但一到周末往往人滿為患,不能滿足市民們的閱讀需求。為此,他建議高校圖書館向全社會開放,方便民眾閱讀,占據一定藏書量的中學圖書館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也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日逐步向市民開放。
  市民林先生建議,政府要通過政策扶持推動國民閱讀,扶持深度讀物和優秀兒童讀物等好書,降低此類圖書定價,同時應減少毫無營養的垃圾圖書的出版。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 趙斌 報道 攝影 王若冰  (原標題:通過深度閱讀 享受更多精神世界瑰麗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t27ftd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